全部文章資訊
病人一定要學習自我觀察
病人應該學會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。許多病人常常感覺診斷不明確,這不僅僅是因為治療效果不佳,還包括病情的頻繁復發,卻不清楚背後的原因。通過長時間的觀察,你會發現,身體的不適在一天中的24小時內會有不同的波動。
2 - 簡單的自我觀察方法
這裡有一個簡單的自我觀察方法: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、白天感到不適時,以及睡覺前的時候,針對不舒服的部位進行一些適度的延展動作,觀察疼痛部位的延展度是否有所變化。請注意,對於觀察的結果,要提出有邏輯性的推測,並嘗試找出合理的原因。所有的事情,事出必有因,這是自我觀察的核心原則。
3 - 身體的即時反應:問題的根源就在當下
身體的感覺是即時反映的,是不會被延遲的,所以當你感覺不舒服時,問題的根源就在當下或稍早發生。如果你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一些行為上的調整,並觀察不適是否緩解,那麼有改善意味著你的思路是正確的。如果沒有改善,這就說明你的想法需要進一步調整。
4 - 觀察與行動:健身與肌肉酸痛的關聯
這個觀察過程非常重要,也是很多人的盲點,因為它有助於你進一步了解你的身體。以健身為例,當你在鍛鍊二頭肌時,舉起一定次數後,你會感覺到二頭肌在短時間內堆積了大量疲勞的酸脹。到這裡,不知道你的想法是什麼?改變你的行為,你可以觀察到疲勞堆積的增強以及舒緩。隨後,你休息片刻,酸脹感減輕,再繼續進行下一組鍛鍊。
這同樣適用於肩頸酸痛或腰痛的情況。如果你認為疼痛是由坐姿引起的,那麼當你調整坐姿後,應該觀察筋骨的不適是否有所改善。甚至於有時都不敢再坐了,問題是有改善嗎?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那麼過往在網路上看到的資訊,你是不是有感到一些懷疑呢?當你產生懷疑,恭喜你,證明了你是會思考的。
5 - 當症狀持續:身體不適的真相
那麼要如何解釋,當這些肩頸酸痛或者是腰痛的症狀一直持續,不論是你怎麼改善你的行為,也得不到緩解呢?首先,你可能要認知,這些不舒服的感覺,只是反應了你當下不舒服的程度,當你的身體感到極度不舒服的時候,你的身體就沒辦法支撐這些行為了。譬如說,當你察覺肩頸酸痛或是腰痛的時候,你的身體就沒辦法支撐你的坐姿,這時候當你要勉強去維持坐姿的時候,不舒服的症狀就會被加重。
不舒服的程度一直被加重,漸漸的,原本躺下來的時候會比較緩解的機會就喪失了,這就是為什麼有些病人會抱怨,感覺到很不舒服請了病假,回家躺著也沒得到很大的改善,就是這個原因了。
6 - 我自己的經驗:30多年脊椎病程的觀察
痛過才知道,這真是經驗的累積。我自己本身就是30多年的脊椎疾病的患者,累積了多年自我的觀察,加上幫病人治療的經驗,觀察出來的現象。然而,這樣觀察的結果,跟現在的主流意識並不相同,病人需要建立自己的觀察方法和邏輯思維,這些想法不僅要適用於自身,也應能在其他人身上驗證。
7 - 總結與諮詢服務
這些文章是我根據長期觀察自身身體狀況,以及多年治療病人的經驗所精心總結的。我真誠希望這些內容能為你帶來一些全新的觀點與思考,並在你的生活中有所助益,提升生活品質。
如果在治療過程中遇到任何困難,或者你已經對自己的病情進行了觀察,但仍無法找出根本原因,導致問題反覆發作,歡迎您進入網頁上方的"診所諮詢"欄位,留下聯絡方式。我們將盡快為您安排與醫師的一對一諮詢。
若這些文章能夠對你有所幫助,改善你的生活,那將是我最大的欣慰。感謝您花時間閱讀這些文章,謝謝!